效果見證+營養方案
   大田作物
> 水稻
> 棉花
> 玉米
> 花生
> 小麥
> 大豆
   蔬菜作物
> 辣椒
> 番茄
> 茄子
> 黃瓜
> 西葫蘆
> 葉菜
> 甘藍
> 白菜
> 蘿卜
> 豆角
   水果作物
> 蘋果
> 葡萄
> 大棗
> 柑橘
> 草莓
> 桃樹
> 梨樹
> 瓜類
> 甘蔗
   塊根莖作物
> 土豆
> 紅薯
> 山藥
>
>
>
   其他作物
> 煙草
> 枸杞
> 茶葉
> 向日葵
> 花生
 
當前位置:首頁 → 大田作物 → 大豆
大豆灰斑病及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術
大豆灰斑病及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術

大豆灰斑病及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技術

(一)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又叫褐斑病或斑點病,黑龍江省各地均有分布,近兩年發生較重。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大豆莖、豆莢和種子。帶病種子導致幼苗發病,其癥狀是葉片上產生半圓形深褐色病斑,稍凹陷,氣候干旱時病斑停止擴散。在低溫多雨條件下,病斑發展很快,可蔓延至生長點,使幼苗枯死。成株葉片受害,先產生紅褐色小斑點,以后逐漸擴展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部分灰色,邊緣深褐色或黑色。豆英受害產生圓形褐色病斑。種子受害在豆粒上產生褐色圓形病斑,邊緣深褐色。

病菌以菌絲體在種子和病殘體中越冬。大豆苗期低溫多雨發病嚴重,常造成大量缺苗;大豆重茬使田間菌源增多發病嚴重;過分密植、田間雜草多、造成植株郁閉,通風透光差或將大豆種在低洼易澇土壤水分飽和的地塊上灰斑病發生嚴重。在大豆花莢期降雨多、濕度大有利于灰斑病發生。大豆品種間抗病性存在差異,品種成熟期與發病早晚及輕重也有一定關系。防治方法:

1、選用和利用抗(時)病品種

2、加強農業防治措施;病菌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應采取避免重迎茬、合理輪作、清除病殘體、收獲后及時翻耕等措施,以減少越冬病菌。還應根據品種特性適當密植、加強田間管理以控制雜草、降低田間濕度等。

3、藥劑防治:根據病情發展和氣象預報,制定噴藥計劃。

(二)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在大豆苗期到成株期均有發生,尤其開花結莢后危害較重。幼苗期發病先在幼苗莖基部發病,以后向上擴展蔓延,病部呈深綠色濕腐狀,上有白色菌絲體,病勢加劇幼苗倒伏、死亡。成株期一般在莖部或莖基部產生暗褐色不定形或條狀病斑,擴大后可繞莖一周成一段段病斑,后呈蒼白色以至枯死,可造成莖桿折斷,潮濕條件下病部產生白色絮狀菌絲體,其中雜有大小不等鼠狀菌核。病莖內部中髓變空,菌絲充滿其中,并有菌核散生。后期遇干燥條件莖部皮層縱裂,維管束外露呈亂麻狀。病重時植株枯死,病輕時部分分枝和豆莢提早枯死而減產。病葉呈濕腐狀,也可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葉柄、分枝發病表現為病部蒼白,后期表皮破裂呈亂麻狀,其上生有白色菌絲體和黑色菌核。豆莢病部變褐,后呈蒼白色,結小;虿唤Y粒,大多莢內種子腐敗或干縮。

大豆菌核病由核盤菌引起,屬真菌病害,菌核在土壤中和植物病殘體上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 2 年成為侵染源,種子中的菌核也可能引起侵染。

在病源菌充足的條件下,田間濕度成為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高濕利于菌核病的發生,干旱少雨則發病輕。此外地勢低洼、長期積水發病重,崗地、排水通暢地塊發病輕。大豆種植過密也利于菌核病發生。

防治方法:

1、避免大豆連作或與向日葵、油菜、雜豆、麻類進行輪作和鄰作,應與禾本科作物如麥類、谷子、玉米等采取 3年以上輪作,以回避菌源。

2、選用無病種子。

3、發病田應在收割后進行深翻,將菌核埋入土壤深層,并將病殘體清出田外,減少菌源。

4、大豆發病后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能促進生根,同時將菌核埋入土壤深層,減輕病情。

5、化學防治

 
上一條: 大豆如何留種,應注意哪些問題?看完心里有數了
下一條: 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巧分享
愛普諾首頁 走進愛普諾 藻藍蛋白 肽氨糖螯合液 滴灌沖施肥 作物病害圖譜 作物缺素癥狀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會議主題 留言咨詢
 
姓 名:
聯系電話:
聯系地址:
留言內容
驗證碼:
聯系我們
美國愛普諾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美國科羅拉多州
全國植保熱線:400-608-6024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30)
 
微信公眾號 微信二維碼
Copy Right 2014 By 葉面肥|沖施肥|藻藍蛋白|愛普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All Right Reserved
 

手機掃描二維碼快速瀏覽移動網站

黄色精品网站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