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取決于產品的產出價值和投入成本。產出價值由商品數量和銷售價格決定。商品的價格受市場因素影響,而生產數量和生產成本是生產者可以調控的。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的大小,因此如何降低投入成本是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的重要因子之一。近年來,我國在桃經濟效益研究方面,從新品種對桃經濟效益影響的角度有所進展,宏觀上對桃生產成本的研究也已取得了初步的結果,但針對桃生產成本構成的細節方面研究尚顯不足,尤其是持續關注成本變化趨勢的研究更少。
筆者依據2013—2017年連續5年定點調查的桃生產成本數據,探討桃生產成本的詳細構成及變化趨勢,試圖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本文研究范圍僅限于結果桃園的生產成本,不包括投入成本中建園投資成本、未結果期分攤成本、資金邊際成本等其他間接成本因素。
材 料 與 方 法
選擇北京市平谷區桃主產區5戶桃專業戶,管理水平中上、具有代表性的結果桃園為調查對象。2013—2017年連續5年調查監測桃園品種構成、產量、效益、病蟲害、生產成本等數據。本文只關注生產成本。土地成本調查自有土地面積、流轉面積、流轉土地租金;物資成本按農藥、化肥、有機肥、果袋、農機折舊、水電燃油及其他項目分類調查;人工成本按實際作業項目分解,分項調查自有工時、雇用工時及工時單價。
5戶桃專業戶定點連續采集數據:自有土地成本按零成本計算,每畝土地成本=租賃面積×畝年租金/土地面積;每畝物資成本包括農藥、化肥、有機肥、果袋、農機折舊、水電燃油和其他等,每畝物資成本計算平均值;每畝人工成本=(自有工時+雇用工時)×工時單價,自有用工工時單價等于當地同類作業雇用工時單價。
結 果 與 分 析
土地、物資、人工成本3項合計構成直接生產成本。從生產成本來看,北京市平谷區桃主產區小規模桃園每畝生產成本為6400~8500元(表1)。生產成本有曲折上升的趨勢,5年生產成本增加了29.6%。根據5年成本的平均值,得到土地、物資、人工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權重值,土地成本占1.73%,物資成本占29.59%,人工成本占68.68%。
表1 2013—2017年每畝生產成本(元)
注:表中數據為5戶定點調查專業戶的平均值
土地成本
5戶桃專業戶的土地面積合計為2.83hm2,戶均面積0.57hm2。其中租賃面積只有0.27hm2,占比9.5%,自有土地面積占比90.5%。土地年平均成本為1923元/hm2。
物資成本
物資成本中農藥、化肥、有機肥、果袋、農機折舊、水電燃油項目單列,其他項目包括包裝材料、低值易耗工具、農具維修費等。由表1可知,物資成本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5年增加了19.3%。
農藥、化肥、有機肥成本
農藥、化肥、有機肥是構成物資成本的三大要素,3項合計占物資成本的52.85%(表2)。每畝農藥成本為380~650元,呈逐年上升趨勢,5年增加幅度為68.31%;每畝化肥成本為250~530元,也呈逐年上升趨勢;有機肥成本相對平穩,每畝成本基本保持在300元左右。
表2 2013—2017年每畝各項物資成本(元)
輔助物資成本
輔助物資包括果袋、農機折舊、水電燃油和其他(表2)。每畝果袋成本在250~310元,變化趨勢平穩;桃園主要農機有打藥機、農用三輪車、微耕機等,資產價值10000~20000元,每年每畝折舊在110~140元;每畝水電燃油成本為210~410元;其他包括包裝材料、低值易耗工具、維修費等,每畝成本為220~360元,總體上有上升的趨勢,其中包裝材料所占比重較大。
人工成本
調查統計5戶桃專業戶連續5年的人工工時,加權平均得到每畝作業項目所用人工工時:灌溉1.5工時,施肥4.0工時,除草1.5工時,打藥2.5工時,冬剪2.5工時,夏剪1.0工時,疏花2.0工時,疏果4.0工時,套袋5.0工時,解袋3.2工時,采收5.0工時,其他1.0工時,合計33.2工時。5年每畝人工工時的變化基本保持穩定,為32~36工時。
2013—2014年工時單價130元/工時,2015—2016年近170元/工時,增加了40元,增幅30%左右,2017年達183元/工時,工時單價增加明顯。工時單價的上漲使人工成本5年增加了44.5%,呈明顯上升趨勢。
2013—2017年每畝人工成本
小規模桃園(≤10畝)主要是種植專業戶自己生產經營,自有用工占92%,只有在農忙時,疏果、套袋、解袋工作需要臨時雇工,雇工占8%。
疏花疏果、套袋解袋、采收包裝3項花果管理作業占每畝工時的61%,其中套袋、解袋用工占比接近25%,是用工最多的活茬,土壤管理用工占16%,植保用工占12%,修剪用工占11%。
對果袋成本和套袋、解袋工費比較后發現,每畝果袋成本一般在280元左右,而套袋、解袋人工費用高達1365元,工錢是袋錢的4.9倍。
討 論 與 結 論
土地成本
果農在自有土地上種植桃樹土地成本為零,F階段小規模桃園(≤10畝),在少量租賃本村閑置土地情況下,土地成本也很有限,依據本文統計,畝土地租金200~500元,畝綜合土地成本僅100~200元,占生產成本的比率不足2%。如果規模擴大,土地成本必將增加。目前北京市農業種植用地畝租金1000~1500元,是桃園現有土地成本的5~15倍,尤其是建大規模桃園(≥1000畝)時,一定要考慮土地成本。
物資成本
隨著國家在農業生產中減肥減藥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藥和化肥的用量可能會減少,但選擇生物類農藥,其價格較高,導致農藥成本下降很難。改變化肥使用習慣,提高肥料利用率,通過肥水一體化、果樹專用肥、袋裝緩釋肥等技術,可降低化肥的用量并減少化肥成本。目前有機肥的施用在數量和施用方式上學術界有爭議。單從降低成本角度,通過改變傳統的耕作制度,在桃園采用自然生草法,以生草的生物量換有機肥,從技術上講可部分甚至全部取代有機肥,相關技術需進一步研究。
人工成本
本研究表明人工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比率近70%,是控制生產成本的關鍵因素。規;麍@應用滴灌系統,一方面可以節水,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據測算,≥1000畝大規模果園畝滴灌系統灌溉用工不超過0.1工時。如果改變傳統的清耕方式,合理選擇耕作模式,建成株間生物質覆蓋,行間自然生草,不僅可以避免除草的辛苦,還能還草于田,替代有機肥,每畝至少可以減少3~4個工時,節省450~700元,綜合效果十分明顯。
花果管理用工占比較大,是控制用工成本的重點。通過品種的選擇,配合機械方式疏花、疏果可以減少這方面的用工。研究表明套袋、解袋是最費工的。目前,北京市平谷區桃主產區流行套袋栽培技術,套袋果有亮麗的外觀、鮮紅的顏色,確實可以增加桃的市場售價。表面上看,每畝果袋成本并不算高,但如果加上套袋、解袋人工成本,成本就較高了。實際上,根據我們試驗研究,桃果完全可以不套袋,僅此一項就可節省25%工費,果袋錢也省了。不套袋果外觀品質可能稍差點,但內在品質(糖度)卻有提升。未來消費者更注重內在品質,好吃比好看重要,不套袋的果品售價可能還高。當然,有些晚熟、極晚熟品種,出于防病蟲害考慮,套袋還是必須的?梢赃x擇套袋不解袋(如有些黃肉品種)或者套白色透光果袋,可以減少解袋的人工成本。
減少修剪用工的最好方法是選擇合適的樹形。研究表明寬行Y字兩主枝開心形,既減少了修剪用工,又適合機械化操作,既簡單易學,又通風透光,且有利于提高果品品質。采收、選果、分級、包裝等作業機械化是發展方向,如何提高采后果品處理效率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傊,要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才能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