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鉀的癥狀:
桃樹缺鉀,首先是從新梢的中部的葉片發病開始,然后逐步向基部和頭端部發展,通常老葉受害相當明顯。發病初期因為缺鉀造成水分供應失調,葉緣表現為枯焦,即灼傷狀;同時,因為缺鉀又限制了對氮的利用,葉緣表現為黃綠色。發病后期葉緣繼續干枯,而葉肉組織仍然生長,表現為主脈皺縮、葉片上卷。然后葉緣附近出現褐色的壞死病斑,葉片背面多變紅色,只是葉片一般不易脫落。其他癥狀還表現為新梢細而長,花芽較少,果小著色差并且早落,缺鉀嚴重時全樹萎蔫,抗逆性下降,容易感染灰霉病。
二、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缺鉀初期,枝條中部的葉片皺縮,繼續缺鉀時葉片皺縮更明顯,擴展也快,此時如遇干旱葉片向上縱卷,以致全樹呈萎蔫狀。缺鉀影響氮的利用率,葉片呈黃綠色,而后形成褐色斑塊引起穿孔或者缺刻,葉片破碎。由于葉片癥狀的出現,新梢變細,花芽分化減少,果實肥大期生理落果嚴重,果實小畸形。防治的辦法可在秋季施基肥時,結合施有機肥的同時,應混施鉀肥。在花后及花芽分化前,應追施快效性的鉀肥。在果實膨大期,應進行葉面噴肥,可噴灑磷酸二氫鉀300-500倍液。為防止在日光溫室中高溫下,溶液在短時間內濃縮變干,引起葉片肥害和減低肥效,噴施時間可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會比較好,每間隔7-10天噴1次,總共可噴施2-3次。
三、缺鈣癥狀:
桃樹缺鈣,首先從幼葉開始表現癥狀,然后逐漸向老葉發展。發病的初期,幼葉除葉緣、葉尖為淺綠色外,其余部分均呈深綠色。發病的后期,幼葉金葉變黃,葉緣、葉尖或葉脈附近出現紅褐色的壞死病斑,有時變形呈鉤狀,并大量脫落,造成枝梢頂枯。老葉葉緣也失綠,甚至干枯和破損,葉柄變脆,常有落葉發生。同時根系生長受阻,根尖過早停長,病重時,幼根常腐爛壞死,爛根附近會長出許多短而粗的新根。
四、缺鈣的發病規律和防治:
桃樹缺鈣首先是根系生長受到抑制,從根尖向后枯萎;稍頭上的幼葉從葉d的頭端或中脈處壞死,嚴重缺鈣時,枝條頭端及嫩葉似火般的壞死,并迅速向下部的枝條發展,致使許多小枝全部枯萎。為了避免一次施用大量的鉀肥和氮肥。